附件*
****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
秸秆还田监测工作方案
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
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
****年*月
目录
*、监测目的....................*
*、实施范围....................*
*、入户调查内容....................*
(*)农业基本生产情况....................*
(*)还田后田间生产情况....................*
*、点位监测内容....................*
(*)气象条件和耕作、栽培措施....................*
(*)作物田间生产情况....................*
(*)土壤状况....................*
*、监测方法....................*
(*)气象条件和耕作、栽培措施相关信息监测方法....................*
(*)作物田间生产情况....................*
(*)土壤状况....................**
*、有关要求....................**
(*)数据调查记录....................**
(*)影像资料收集....................**
(*)材料整理报送....................**
(*)技术支撑和服务....................**
附件....................**
为评估大尺度下秸秆还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,科学评价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,规避秸秆还田的潜在生态风险,综合考虑重点县工作实际,制定本方案。
*、监测目的
在各主要粮食生产区域逐步建立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位,构建覆盖全国的长期监测网络,完善秸秆还田农田生态效应评价指标及监测方法,积累秸秆还田生态效应大数据,科学评价秸秆还田的生态环境效应,为指导秸秆还田生产实际、优化秸秆还田技术模式、辅助秸秆还田等有关决策提供充分的科学理论依据。
*、实施范围
还田比例超过**%以上的秸秆利用重点县。各县结合主要种植模式和还田方式:
*是对去年的秸秆还田地块,开展入户调查,每县不少于**个秸秆还田调查点位,并填写《农作物秸秆还田地块情况调查表》(附件*);
*是布设不少于*个秸秆还田监测点位,开展秸秆还田效果监测与评价。监测点位须明确地址(具体到村,提供经纬度)、面积、作物及种植方式、秸秆还田技术类型(须含无秸秆还田的对照处理)、技术支撑单位等信息。
*、入户调查内容
调查点位的信息及数据时间范围为****年春耕至****年春耕前,调查内容包括农业基本生产情况和还田后田间的生产情况*个方面。
(*)农业基本生产情况
*.农户情况:秸秆还田调查点位地块所属农户姓名、联系电话、种植户类型(普通农户、大户、合作社,*选*)。
*.地块情况:秸秆还田调查点位地块的经纬度(地块中心位置)、地块总面积(被调查的相同种植、还田方式下地块的总面积)。
*.种植情况:作物种类(如:玉米、水稻、小麦、大豆、油菜等)、种植方式(如:玉米连作、水稻连作、麦玉轮作、双季稻、稻麦轮作、稻油轮作等)、灌溉方式(水田、旱田)。
*.还田情况:秸秆还田类型(如:免耕覆盖、旋耕碎混、翻埋还田等)、秸秆还田深度(秸秆还田采取的翻耕、旋耕等措施的作业深度)。
*.肥药施用情况:与点位临近区域相同种植方式、秸秆不还田地块相比,实施秸秆还田地块施肥、施药的剂量与频次变化情况(增加、不变、减少,并以正负*分比计量变化幅度。例如:不还田地块施用尿素****/亩、还田地块需施用尿素****/亩,则施肥增加、幅度计为+**%;不还田地块全生育期打药*次、还田地块仅需同剂量打药*次,则施药减少、幅度计为-**%)。
(*)还田后田间生产情况
*.病虫草害情况:与点位临近区域相同种植方式、秸秆不还田地块相比,秸秆还田地块发生病、虫、草害的情况变化(仅分*种情况:增加、不变、减少)。
*.作物产量情况:与点位临近区域相同种植方式、秸秆不还田地块相比,秸秆还田地块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(增加、不变、减少,并以正负*分比计量变化幅度。例如:不还田地块亩产*****,还田地块亩产******,则作物产量增加、幅度计为+**%),
*.茬口情况:上茬秸秆腐解情况,即观测估计播种期间上茬还田秸秆的腐解程度,以*分比例表示大致幅度;对下茬作物播种量影响,即与点位临近区域相同种植方式、秸秆不还田地块相比,秸秆还田地块是否需要增加播种量,若增加则以*分比例表示其增加幅度。
*、点位监测内容
监测点位须包括无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处理。其中,无还田处理为对照处理,还田处理为当地生产实际应用的还田方式,还田处理设*个重复。
(*)气象条件和耕作、栽培措施
*.气象条件
光照、气温、降水条件的记录监测。
*.耕作、栽培措施
整地、施肥、灌溉、病虫草害防治相关信息记录监测。
(*)作物田间生产情况
*.田间情况
病、虫、草害调查。
*.生产情况
作物倒伏情况调查,作物种类、品种、种植和收获日期,粮食产量,秸秆腐解率、秸秆碳和氮磷钾含量。
(*)土壤状况
功能参数指标,包括**、有机质、容重、田间持水量、土壤温度、全氮、碱解氮、有效钾。
*、监测方法
(*)气象条件和耕作、栽培措施相关信息监测方法
*.气象条件
全年平均日照时数、日平均光照度、日平均气温、活动积温、有效积温、年降水量等指标,可利用小型农业气象站直接监测,或通过申请使用中国气象局网络数据库获得,部分指标数据可间接计算获得。
*.耕作、栽培措施
耕作、栽培措施按实际实施情况如实记录监测,具体如下。
整地:日期、方法(耕、翻、旋、耙等,按进行顺序记录)、次数(每种方法进行的次数,按进行顺序记录)、深度(最大整地深度);
施肥:日期、种类(肥料类型、主要成分、化学养分含量等信息)、用量、方式(沟施、穴施、撒施等);
灌溉:旱田灌溉模式、稻田平均淹水深度、稻田烤田期时长;
病虫草害防治:使用农药、农膜、除草剂的种类、日期、用量、施用方式等。
(*)作物田间生产情况
*.田间病虫草害调查
(*)病害
根据病害发生规律确定监测调查的时间和次数,*般须在病害盛发期调查*-*次,各区域结合当地作物生产实际确定所需监测的病害类型。如,玉米大斑病、小斑病、茎基腐病、锈病、瘤黑粉秉病,水稻可调查纹枯病、稻瘟病,小麦纹枯病、根腐病、赤霉病、白粉病、茎基腐病、条锈病等。
病害抽样调查采用随机取样,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对角线法、*点法、棋盘法、平行线法、分行法和“*”字法等,可根据病害类型及其被害作物的分布型(随机型、核心型、嵌纹型)来确定。取样数量要根据病害的发生特点和作物栽培方法来确定。
记录病害种类,并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。发病率:表示田间发病的多少;病情指数(严重度):表示田间发病的严重程度,调查时需记录样本病级。上述指标计算公式如下:
(*)虫害
虫害调查项目
各区域根据虫害发生规律确定调查的时间和次数,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确定各类作物所需监测的虫害种类。如,玉米螟虫、黏虫、蚜虫、红蜘蛛和双斑莹叶甲,水稻螟虫,小麦金针虫、蚜虫、吸浆虫,油菜蚜虫,棉花棉蚜、棉铃虫等。
虫害抽样调查采用随机取样,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对角线法、*点法、棋盘法、平行线法、分行法和“*”字法等,可根据虫害类型及其被害作物的分布型(随机型、核心型、嵌纹型)来确定。取样数量要根据虫害的发生特点和作物栽培方法来确定。
记录害虫种类,计算虫口密度和为害率。虫口密度:表示单位面积或*定丛(株)内的虫数多少;为害率:表示为害的普遍性,以全株或部分器官计算被害率。上述指标计算公式如下:
(*)草害
沿调查地块对角线方向选出若干样方,每个样方***,垄播作物可根据垄宽计算***面积应取的垄长,统计每个样方上的以下指标:杂草种类、每种杂草的株数、覆盖度(杂草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*分比)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次数,可以从主要杂草出现开始,每半个月进行*次,共*-*次。
*.作物生产情况调查方法
包括作物倒伏情况调查,作物种类、品种、种植和收获日期,粮食产量,秸秆腐解率、秸秆碳和氮磷钾含量。
(*)作物种类、品种、种植和收获日期
按种植情况如实监测记录。各监测点须按不同作物细化具体生产相关指标,如水稻可记录育苗和移栽日期、每穴苗数等,作为基础参考信息,力求详尽。
(*)粮食测产方法
参照《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(试行)》(农办发〔****〕**号),根据监测点地块面积等实际因素,细化测产方案。现以水稻、玉米、小麦测产方法为例。
水稻实收测产方法:每个处理争取实收*亩以上,或选取适当面积样方,机械或人工收获作业均可,计算总重量(单位:**,用*表示),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(单位:**,用*表示),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*/**左右进行称重、去杂,测定杂质含量(单位:%,用*表示),取去杂后的稻谷*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,烘干到含水量**%以下,剔除空瘪粒,测定空瘪率(单位:%,用*表示),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,重复**次取平均值(单位:%,用*表示)。
计算公式:*=(***.*÷*)×*×(*-*)×(*-*)×[(*-*)÷(*-**)],**为标准干重含水率:籼稻=**.*%,粳稻=**.*%。
玉米实收测产方法:每个处理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*行,面积(*,单位:**)≥****。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,计数果穗数目后,称取鲜果穗重**(**),按平均穗重法取**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,籽粒含水率*(%)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,每点重复测定**次,求平均值(*)。样品留存,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再校正,最后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。
计算公式:每亩鲜果穗重*(公斤/亩)=(**/*)×***.*;出籽率*(%)=**(样品鲜籽粒重)/**(样品鲜果穗重);实测产量(公斤/亩)=鲜穗重(公斤/亩)×出籽率(%)×[*-籽粒含水率(%)]÷(*-**%)。
小麦实收测产方法:每个处理实收*亩以上,机械收获,测定总重量(单位:**,用*表示),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,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*/**左右进行称重、去杂,测定杂质含量(单位:%),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,重复**次取平均值(单位:%)。以国标种子含水率**%折算实产。
计算公式为:实收亩产(公斤)=[*÷收获面积×(*–杂质率)]×(*–籽粒含水率)÷(*–**%)=*÷收获面积×(*–籽粒含水率)÷(*–**%),折算成标准含水率**%。
(*)****相关指标测定方法
秸秆腐解率测定采取尼龙网袋包埋法,可参照参考《**/*****-****秸秆腐熟菌剂腐解效果评价技术规程》中失重法的参数,*般以****×****左右规格、***目尼龙网袋包装秸秆,间隔适当距离埋入*定土壤深度,按需破坏性取样,进而测定秸秆残余量、计算秸秆腐解量和腐解率。各地区按秸秆还田量/土地面积比值确定单位大小尼龙网袋包装秸秆量,按还田方式确定埋入深度,根据监测需要确定预埋网袋的方式、数量和取样时间。如长江中下游区,均连续调查*年*茬,秸秆袋耕层垂直埋设,每茬收获期测定,重复*次,即每个处理预埋**袋。
秸秆碳、氮、磷、钾参照《土壤农化分析》和《**/*****-****植物中氮、磷、钾的测定》,其中秸秆碳含量选择重铬酸钾-硫酸氧化法测定(参照土壤有机碳测定),秸秆氮、磷、钾含量在植株消解后分别采取凯氏定氮法、钒钼黄比色法、火焰光度计法进行测定。
(*)土壤状况
*.土壤取样时间。当年*月底前取样*次,该次各土壤指标测定结果作为本底值;下*年*月中旬前取样*次,该次各土壤指标测定结果作为监测值。*次土壤取样期间,按方案要求详细记录秸秆还田情况。
*.土壤取样方法。参考《**/******-****/*****-*:****土壤质量土壤采样技术指南》或《**/*****.*-****土壤检测第*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、处理和贮存》。在具体操作中,须严格按标准要求执行,注意土钻、环刀取样的要求深度;同*地块采样点位须分布均匀、数量充足以保证采得土样的代表性;大量土样如需减量备用须严格采取*分法;按照对应的测定指标,严格保证土样的风干条件、研磨过筛细度等要求。
*.土壤参数指标。**、有机质、土壤温度(*-***)、速效氮磷钾、全量氮、容重、土壤体积含水量、水稳团聚体组成等可参照中国农业出版社****年出版鲍士旦主编《土壤农化分析》中的经典方法,或化学工业出版社****年出版的《土壤监测分析实用手册》汇编的标准方法。
(*)土壤**。土钻取*-****土壤样品,剔除明显杂物后风干,研磨过***筛,按水土比*.*:*称取适量土壤样品并加去离子水,例如**土壤样品至*****角瓶再加**.***去离子水,******震荡*****,静止*****后,利用校准后的**进行测定。
(*)土壤有机质。土钻取*-****土壤样品,剔除明显杂物后风干,研磨过***目筛,可采用***法或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-比色法测定有机质含量。
(*)土壤温度。地温计埋入距地标*-***位置,*****后读取结果。
(*)土壤速效氮磷钾:土钻取*-****土壤样品,剔除明显杂物后风干,研磨过***目筛,速效氮参照碱解氮扩散法测定;速效磷参照钼锑抗比色法;速效钾参照火焰光度法。
(*)土壤全量氮。土钻取*-****土壤样品,剔除明显杂物后风干,研磨过***目筛,全量氮测定参照凯氏定氮法。
(*)土壤容重。采用环刀取表层土壤,烘干后测定得出单位体积土壤重量。
(*)土壤含水量。采用环刀取表层土壤,烘干水分,烘干前后称重得出水分含量,计算得出单位体积土壤含水量。
(*)水稳团聚体组成。剖面取地表原状土(*-****),装入铝盒带回实验室,拣除可见的小石子和作物根系后,风干。在风干的过程中,将土样完全过***筛,完全风干后采取湿筛法筛分土壤团聚体,*共筛分为*个部分,分别为粗大团聚体(&**;****μ*),细大团聚体(***-****μ*),微团聚体(**-***μ*),粉粘粒组分(&**;**μ*)。筛分结束后,将各组分放置**℃烘箱烘干至恒重,称重后计算。
*、有关要求
(*)数据调查记录
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调查各项指标,以方案附件中的监测指标调查表为基本样例,详实记录监测的原始数据,保证数据真实、科学、有效,原始数据纸质调查记录表须妥善留存,原始数据及分析整理的数据采用*****录入,文字材料采用****录入。
(*)影像资料收集
要求采用数码照片全面记录监测任务实施的关键过程,如前期准备、耕地整地、还田作业、田间观测、收获测产等,照片须具备良好的清晰度、完整度和展示度,准确注释、图文对应,单张照片文件大小为*-***,照片数码格式为****格式。
(*)材料整理报送
请各县进*步增强工作责任心,及时整理和分析监测的数据、文字、照片等资料,加强数据质量控制,严把数据质量关,注重各类数据的完整性、合理性,确保数据填报准确无误,对监测成果进行全面总结,根据监测工作需要及时报送各类材料。
请各省农业农村部门进行审核汇总,于****年*月**日前将各县《农作物秸秆还田地块情况调查表》(附件*)和本省《农作物秸秆还田地块情况调查汇总表》(附件*)《秸秆还田监测点位*览表》(附件*),****年*月**日前将各县《监测指标调查表》(附件*)《秸秆还田监测总结报告》(附件*)的电子版和盖章扫描件发送至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生态农业处(*********@***.***)。
(*)技术支撑和服务
参与我部“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”任务的承担团队信息附后(附件*),可为各地提供相应的还田监测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。
附件:
*.农作物秸秆还田地块情况调查表
*.农作物秸秆还田地块情况调查汇总表
*.秸秆还田监测点位*览表
*.监测指标调查表
*.秸秆还田监测总结报告
*.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位及团队信息
附件*
农作物秸秆还田地块情况调查表
调查点地址: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地(市、州、盟、区)
县(区、市、旗)乡(镇)村
指标名称 |
计量单位 |
代码 |
本年实际 |
甲 |
乙 |
丙 |
* |
*、农业基本生产情况 |
--- |
--- |
--- |
**. 农户姓名 |
--- |
*** |
|
**. 联系电话 |
--- |
*** |
|
**. 种植户类型(以下*选*) |
--- |
*** |
|
其中:普通农户 |
--- |
*** |
是□ 否□ |
大户 |
--- |
*** |
是□ 否□ |
农民合作社 |
--- |
*** |
是□ 否□ |
**. 地块中心经纬度 |
--- |
--- |
--- |
其中:经度 |
度分秒 |
*** |
° ′ ″ |
纬度 |
度分秒 |
*** |
° ′ ″ |
**. 地块面积(小数点后保留*位) |
亩 |
*** |
|
**. 作物种植 |
--- |
*** |
|
其中:作物种类 |
--- |
*** |
|
种植方式 |
--- |
*** |
|
**. 灌溉方式 |
--- |
*** |
旱田□ 水田□ |
**. 秸秆还田方式 |
--- |
*** |
|
**. 秸秆还田深度 |
** |
*** |
|
*、还田后田间生产情况 |
--- |
--- |
--- |
**. 施肥(较秸秆不还田) |
--- |
*** |
增加□ 不变□ 减少□ |
其中:幅度(增加或减少需填) |
% |
*** |
|
**. 施药(较秸秆不还田) |
--- |
*** |
增加□ 不变□ 减少□ |
其中:幅度(增加或减少需填) |
% |
*** |
|
**. 病虫草害情况(较秸秆不还田) |
--- |
*** |
--- |
其中:病害 |
--- |
*** |
增加□ 不变□ 减少□ |
虫害 |
--- |
*** |
增加□ 不变□ 减少□ |
草害 |
--- |
*** |
增加□ 不变□ 减少□ |
**. 作物产量(较秸秆不还田) |
--- |
*** |
增加□ 不变□ 减少□ |
其中:幅度(增加或减少需填) |
% |
*** |
|
**. 上茬作物秸秆腐解情况 |
--- |
--- |
--- |
其中:幅度 |
% |
*** |
|
**. 对下茬作物播种量影响(较秸秆不还田) |
--- |
*** |
增加□ 不变□ |
其中:幅度(增加需填) |
% |
*** |
|
填表人姓名联系电话
表格调查时间年月日填报单位(公章):
注:*.**-***均需调查填写;
*.以上调查数据年限范围为****年夏收至****年夏收前。
*.地块面积(指标**):是指该农户在本区域内,同*种植、还田方式下地块的总面积。其中,作物种类填写当季作物,包括玉米、水稻、小麦、大豆、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种类,如黄淮海地区主要为小麦;种植方式包括玉米连作、水稻连作、麦玉轮作、双季稻、稻麦轮作、稻油轮作等。
*.秸秆还田方式(指标**):是指该农户在本区域内秸秆还田方式,包括免耕覆盖、旋耕碎混、翻埋还田等。
*.秸秆还田深度(指标**):是指该农户秸秆还田过程中,翻耕、旋耕等措施的作业深度。
表格请正反面打印
附件*
农作物秸秆还田地块情况调查汇总表
省份:
序号 |
地址 |
农户姓名 |
联系电话 |
种植户类型 |
地块经纬度 |
地块面积(亩) |
作物类型 |
种植方式 |
还田方式 |
秸秆还田深度(**) |
灌溉方式 |
施肥变化幅度(%) |
施药变化幅度(%) |
病害变化 |
虫害变化 |
草害变化 |
产量变化幅度(%) |
上茬秸秆腐解情况(%) |
下茬播种变化幅度(%)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…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注:变化幅度用正负*分号表示,如增加**%,填+**%;减少**%,填-**%;不变,填*。
附件*
秸秆还田监测点位*览表(示例)
省份:湖北省
编号 |
重点县 |
点位位置 |
经纬度 |
面积 |
作物种植方式 |
秸秆还田类型 |
技术支撑单位 |
* |
荆门市沙洋县 |
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 |
东经 ° ′ ″北纬 ° ′ ″ |
**亩 |
水稻-油菜轮作 |
无秸秆还田、水稻秸秆覆盖还田、油菜秸秆粉碎还田、油菜秸秆等碳量生物炭还田 |
华中农业大学 |
* |
|
|
|
|
|
|
|
* |
|
|
|
|
|
|
|
* |
|
|
|
|
|
|
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附件*
监测指标调查表
调查表*气象条件和栽培措施相关信息
监测点名称 |
|
监测人员 |
|
平均日照时数 |
|
日平均光照度 |
|
日平均气温 |
|
活动积温 |
|
有效积温 |
|
年降水量 |
|
还田处理 |
无还田对照 |
还田处理* |
还田处理* |
…… |
整地 |
日期 |
|
|
|
|
|
方法 |
|
|
|
|
|
深度 |
|
|
|
|
|
次数 |
|
|
|
|
… |
|
|
|
|
|
施肥 |
日期 |
|
|
|
|
|
种类 |
|
|
|
|
|
用量 |
|
|
|
|
|
方式 |
|
|
|
|
… |
|
|
|
|
|
病虫草害防治 |
农药/农膜/除草剂 |
|
|
|
|
|
日期 |
|
|
|
|
|
用量 |
|
|
|
|
|
方式 |
|
|
|
|
… |
|
|
|
|
|
灌溉 |
旱田灌溉方式 |
|
|
|
|
|
稻田淹水深度 |
|
|
|
|
… |
|
|
|
|
|
注:存在多次整地、施肥、病虫草防治等操作过程据实增加记录条目。
调查表*作物田间病虫草害情况
监测点名称 |
|
调查面积 |
|
调查时间 |
|
调查人员 |
|
还田处理 |
病害种类 |
发病率 |
病情指数 |
害虫种类 |
虫口密度 |
为害率 |
杂草种类 |
株 数 |
覆盖度 |
无还田对照 |
病害* |
|
|
虫害* |
|
|
草害* |
|
|
|
病害* |
|
|
虫害* |
|
|
草害* |
|
|
|
病害* |
|
|
虫害* |
|
|
草害* |
|
|
|
…… |
|
|
…… |
|
|
…… |
|
|
还田处理* |
病害* |
|
|
虫害* |
|
|
草害* |
|
|
|
病害* |
|
|
虫害* |
|
|
草害* |
|
|
|
病害* |
|
|
虫害* |
|
|
草害* |
|
|
|
…… |
|
|
…… |
|
|
…… |
|
|
还田处理* |
病害* |
|
|
虫害* |
|
|
草害* |
|
|
|
病害* |
|
|
虫害* |
|
|
草害* |
|
|
|
病害* |
|
|
虫害* |
|
|
草害* |
|
|
|
…… |
|
|
…… |
|
|
…… |
|
|
…… |
|
|
|
|
|
|
|
|
|
调查表*作物生产情况
监测点名称 |
|
调查时间 |
|
调查面积 |
|
调查人员 |
|
还田处理 |
无还田对照 |
还田处理* |
还田处理* |
…… |
作物种类 |
|
|
|
|
品种名称 |
|
|
|
|
种植(育苗、移栽)日期 |
|
|
|
|
收获日期 |
|
|
|
|
粮食实际产量 |
|
|
|
|
秸秆腐解率 |
|
|
|
|
秸秆碳氮磷钾含量 |
|
|
|
|
调查表*土壤情况
监测点名称 |
|
调查时间 |
|
调查面积 |
|
调查人员 |
|
还田处理 |
无还田对照 |
还田处理* |
还田处理* |
…… |
功能参数 |
** |
|
|
|
|
|
有机质 |
|
|
|
|
|
团聚体组成 |
|
|
|
|
|
容重 |
|
|
|
|
|
体积含水量 |
|
|
|
|
|
地温 |
|
|
|
|
|
速效* |
|
|
|
|
|
速效* |
|
|
|
|
|
速效* |
|
|
|
|
|
全量* |
|
|
|
|
附件*
****年度_____县秸秆还田监测总结报告
(样式)
*、区域现状
介绍该区域地理、气候条件、作物种类、耕作措施、秸秆还田方式等情况。
*、还田监测实施步骤
秸秆还田监测位点布设、监测方法、实施步骤等内容。
*、还田效果分析
分析秸秆还田后在病虫害、作物生产、土壤状况等方面监测指标变化情况,并附相关图表、进行分析研究,总结本区域不同秸秆还田技术类型的优缺点。
*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
目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提出可行性建议。
附件*
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位及团队信息
区域 |
编号 |
位置 |
种植方式 |
还田类型 |
负责团队 |
东北 |
点位* |
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乡东北农大基地 |
玉米连作 |
覆盖还田、灭茬深松还田、翻埋还田 |
东北农业大学龚振平、闫超*********** |
|
点位* |
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乡东北农大基地 |
玉米-大豆轮作 |
翻埋还田、免耕覆盖还田、覆盖深松碎土还田 |
|
|
点位* |
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 |
水稻连作 |
翻埋还田、旋耕碎混还田 |
|
|
点位* |
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 |
玉米连作 |
翻埋还田、碎混还田、覆盖还田 |
黑龙江省农业科-6544澳门十三第新娱乐场钱春荣*********** |
|
点位* |
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 |
玉米-大豆轮作 |
翻埋还田 |
|
|
点位* |
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绥滨农场 |
水稻连作 |
翻埋还田 |
黑龙江省农垦科-6544澳门十三第新娱乐场周成*********** |
|
点位* |
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***农场 |
水稻连作 |
翻埋还田 |
|
|
点位* |
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综合实验站 |
玉米连作 |
翻埋还田 |
吉林省农业科-6544澳门十三第新娱乐场蔡红光*********** |
|
|
|
|
免耕覆盖还田 |
|
|
点位* |
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综合实验站 |
玉米连作 |
秸秆堆肥还田 |
|
|
|
|
|
生物炭还田 |
|
|
点位** |
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耿庄镇 |
玉米连作 |
炭化还田 |
沈阳农业大学孟 军、赫天************ |
|
|
|
|
碎混还田 |
|
|
点位** |
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耿庄镇 |
水稻连作 |
炭化还田 |
|
|
|
|
|
碎混还田 |
|
|
点位** |
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烟李村 |
水稻连作 |
旋耕还田 |
辽宁省农业科-6544澳门十三第新娱乐场安景文、宫 亮*********** |
|
点位** |
辽宁省沈阳市省农业科-6544澳门十三第新娱乐场试验基地 |
玉米连作 |
翻压还田 |
|
|
|
|
|
翻免交替还田 |
|
|
点位** |
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羊场子试站基地 |
玉米连作 |
碎混还田 |
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-6544澳门十三第新娱乐场薛树媛*********** |
|
|
|
|
过腹还田 |
|
|
点位** |
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西桥村赤峰农科所基地 |
玉米连作 |
深翻还田 |
|
|
|
|
|
深松还田 |
|
|
|
|
|
浅旋还田 |
|
华北 |
点位** |
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 |
小麦-玉米轮作 |
覆盖(免耕)还田 |
山东农业大学诸葛玉平、潘 红*********** |
|
|
|
|
翻埋还田 |
|
|
点位** |
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福宁集镇 |
小麦-玉米轮作 |
粉碎还田 |
河南农业大学冯 伟*********** |
|
|
|
|
炭化还田 |
|
长江中下游 |
点位** |
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稻麦原种场 |
水稻-小麦轮作 |
旋耕还田 |
江苏省农科院孙国峰*********** |
|
点位** |
江苏省南京市*合区龙袍街道 |
水稻-小麦轮作 |
粉碎翻耕还田 |
南京农业大学田中伟*********** |
|
|
|
|
粉碎旋耕还田 |
|
|
点位** |
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|
水稻-小麦轮作 |
粉碎翻耕还田 |
|
|
|
|
|
粉碎旋耕还田 |
|
|
点位** |
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高桥镇农科院试验基地 |
油菜-水稻轮作 |
粉碎还田 |
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彭 华*********** |
|
|
|
双季稻(稻-绿) |
粉碎还田 |
|
|
点位** |
湖南省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衡阳综合试验站基地 |
双季稻 |
粉碎还田 |
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*********** |
|
|
|
水稻-油菜轮作 |
粉碎还田 |
|
|
点位** |
湖南省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岳阳综合试验站基地 |
双季稻 |
粉碎还田 |
|
|
点位** |
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 |
水稻-油菜轮作 |
水稻秸秆覆盖还田 |
华中农业大学鲁剑巍、丛日环*********** |
|
|
|
|
油菜秸秆粉粹还田 |
|
|
|
|
|
油菜秸秆等碳量生物炭还田 |
|
|
点位** |
湖北省武穴市大金镇周干村 |
稻-稻-油轮作 |
秸秆粉碎翻压还田 |
|
|
|
|
|
秸秆免耕覆盖还田 |
|
|
|
|
|
秸秆还田部分替代化肥 |
|
|
点位** |
江西省高安市相城镇江西省农业科-6544澳门十三第新娱乐场科研基地 |
双季稻 |
粉碎还田 |
江西省农业科-6544澳门十三第新娱乐场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徐昌旭*********** |
|
|
|
双季稻-绿肥轮作 |
粉碎还田 |
|
**** |
点位** |
福建省浦城县富岭镇瑞安村 |
水稻-绿肥轮作 |
粉碎还田 |
福建省农业科-6544澳门十三第新娱乐场土壤肥料研究所陈济琛*********** |
|
点位** |
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 |
玉米连作 |
粉碎还田 |
|
西北 |
点位** |
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 |
小麦-玉米轮作 |
小麦秸秆免耕覆盖还田/玉米秸秆旋耕还田 |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 杨*********** |
|
|
|
|
小麦秸秆旋耕还田/玉米秸秆旋耕还田 |
|
|
点位** |
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望洪镇西和村宁夏大学农场 |
小麦-玉米轮作 |
小麦秸秆粉碎深耕还田 |
宁夏大学马 琨*********** |
|
|
|
|
小麦秸秆粉碎深耕还田/玉米秸秆粉碎深耕还田 |
|
|
点位** |
新疆石河子市龙泉小区南区石河子大学实验场 |
棉花连作 |
粉碎还田 |
石河子大学张若宇、闵 伟*********** |
西南 |
点位** |
*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仓山镇 |
油菜-水稻轮作 |
粉碎还田 |
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胡国全、祝其丽*********** |